信任,突如其來|少年服務

文/臺北市中山大同區少年服務中心 社工師 朱玉欣
與青少年建立關係是很不容易的,因此,我從沒想過能如此輕易地獲得兩位14、15歲少年的信賴……
少年的友情
其中一位少年,只因為開庭時感受到我為他跟法官求情,就開始四處推銷我這個「社工」,搞得他即將開庭的好友,在我校訪時排除萬難赴約,直切主題地談他的恐懼。當聽到好友談起對開庭和少觀所的害怕,少年還闊氣地說:「你不要害怕,不然我陪你進去!」一整個願意為好友兩肋插刀的豪氣……殊不知,當初少年自己開庭時嚇得發抖,跟法官講話語無倫次。好在我給他一個溫暖的眼神時,他就像吃了顆定心丸正常了,那時我感受到當社工真棒。於是,我對少年說:「你自己也那麼怕進去,幹嘛說要陪好朋友進去?害他那麼期待……,在「外面」聊天不好嗎?幹嘛搶著「進去」聊?」他沒有回應這一題,只是重複地請我幫好友跟法官求情,還約我之後一起去公園聊天。
我覺得我的直接應該戳到了少年的矛盾。我知道那是他想安慰好友的方式,即使他也覺得那個地方很糟,即便他也感到害怕,他還是想在好友面前表現的好像自己很吃得開,可以罩著對方;而這也真的減輕了好友的害怕。
我到底跟法官說什麼呢?
兩位少年的爸媽、老師都說孩子改變很多,請法官再給孩子機會。我覺得不能太偏頗,要客觀,要說給少年聽,讓他們自己選擇之後要走的路,所以我對法官說:「從這件事情少年已經學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了,之後要走『正路』還是『歪路』,都要看少年自己的選擇。如果選擇歪路,他也會學到要付出的代價。但我相信少年會願意走正路。」不曉得是當中的哪一句話,獲得了少年的認同,總之兩位少年就這麼信任我了。這關係建立的太快,還一次兩個,我都有點措手不及。此次經驗,使我提醒自己,不要一直「叨唸」少年,要繼續等候,等他需要的時候,他就會來找我了,這時候的溝通與配合,都容易得多。欲擒故縱,欲拒還迎,真是一門藝術。
>> 青少年溝通術|父母如何成為孩子的朋友與支持者
>> 愛心捐款|支持青少年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