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了一群像家人的朋友|勵友的孩子

文/ 少年 小比
初次接觸「勵友」是在國二,因為在學校狀況不好、注意力變差,我不想去學校,也不想與人互動。「放心窩」的工作人員察覺後,將我介紹到「中大」,開始了我長達三年的諮商歷程。
倒出了內心的混亂
剛開始諮商時,我的情緒很少有波動;像是我看一篇文章,雖然能理解內容,但完全沒有任何的感受。我的腦袋被一堆混亂的東西塞滿,我不知道那是什麼,卻影響我無法再放進更多。印象最深的是諮商師愛麗姐拿了一些不同顏色的黏土,分別代表了學業、家庭關係、工作、朋友。她將黏土揉在一起後,請我把顏色分開,看哪一個部分影響我最深。以前的我很在意「別人的看法」,只要有人對我有負面評價,我就會鑽牛角尖去想原因。透過諮商,我慢慢了解了自己的需要,明白別人的評價與我的價值無關,也理解到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,沒有必要為了他人而改變自己。隨著我的情況好轉,諮商的頻率從每週一次遞減到每月一次,現在則是當我感受到狀況變差時,才會主動約諮商師聊聊。
諮商的期間,還有一位叫方方的社工在服務我。當時的我對自己要求很高,難以接受缺點,總認為「是我有問題」才會有專屬的社工,因此我對她有些距離感。但她每個月都會詢問我的狀況,帶我參加放鬆的活動,例如做蛋糕和手工藝,使我感受到她不僅是社工,更像是一位朋友。她會關心我家裡的狀況,貼心地幫我準備食物、衛生棉、內衣褲等生活用品,幫我申請補助,為我們減輕負擔。方方還會記得我的生日,為我準備小蛋糕,我很感動。現在,我也會記得她的生日,親手做蛋糕給她。
童年的模樣
暑假,我參加了「中大」的服務營隊,要為偏鄉的小朋友設計活動和遊戲,這對我而言是非常困難的,因我未曾有過玩樂的童年經驗。幼稚園起我就和爸爸在菜市場擺攤,國小之後就在餐廳內場做洗碗的工作一直洗到今年4月,因為工作受傷才發現老闆的處裡方式讓我覺得沒有保障,我才辭職。所以,我非常渴望能將營隊帶好,希望自己能帶給這些孩子們美好的回憶,和不一樣的童年。雖然第一天小孩子們不愛說話也不愛互動,特別難帶。但第二天起他們就開始黏著我們!甚至在我們面前吵到快打起來。看見他們願意將如此真實的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,這種「信任」,讓我蠻有成就感的,同時也考驗著我們團隊的溝通默契。期間還發生了沒有演練到的情境,我們沒想到從學校走到民宿要走一個小時!但是我們整個路程都在唱歌,這是我從未有過的經驗,這經驗實現了我腦中「童年」該有的樣子。
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個世界
現在的我,兼了三份工:教烘焙課、夜市烤畫攤,以及在服飾店上班,同時我還在商業學校會計科讀書。我想謝謝這裡的所有人,雖然我和方方、愛麗姐的互動最多,但我感受到「中大」的每一個人都很關心我。每當我走進「中大」,總有人溫暖地和我打招呼、問候我。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個世界,在社區中,我還有一群像家人一樣的朋友!>> 支持少年服務|線上捐款
>> 更多少年故事|我被按了暫停健